美國留學 | 美國商業分析(MSBA)找工求職2022

本篇適用對象

1. 有意來美就讀分析類碩士學程(MS Business Analytics/Data Analytics)
2. 來美前具正職工作經驗
3. 不介意非名校光環
4. 國際學生(非美籍、持有綠卡)

我就讀一年制商業分析學程(MSBA),2022年6月畢業當天取得錄取通知。在此之前,我曾在台灣工作逾五年,期間曾中斷職涯準備GMAT,來美國唸的是州立大學,即使如此,LinkedIn仍收到不少人來信詢問,在這裡分享我當時的找工經歷求職履歷建議

個人背景

臺北大學 企業管理系
歐洲商學院 交換
傳產製造商 業務 2年
金融業 分析 3.5年

加州州立理工 Cal Poly SLO MSBA
全球最大資產管理 (現職)

找工時程

2022/01-02 更新履歷、Phone Screen/Behavioral Question準備
2022/03 投遞金融業、科技業,或非前述產業的知名公司(含新創)
2022/04 - 05 大幅增加投遞數量、Technical Interview準備
2022/05 電話取得口頭錄取(Offer)
2022/06 收到書面錄用通知(Offer)

我的找工方式主要是官網、LinkedIn自行投遞履歷,內推有3份,申請總數為140份。線上申請後,收到約60%系統拒絕信,10%有進入下一階段篩選(Phone Screen、Online Assessment或Technical Interview)。

1. 找工經歷

回頭來看,我的找工情況與產學合作(Capstone Project)時程習習相關,學校安排了六個企業夥伴,每位學生可於冬季(2022/0103)、春季(2022/0406)與其中一家合作,我是在完成第一家產學合作後,開始大幅度修改履歷、海投職位。

學校有一門必修 Career Readiness in Data Analytics,主要能協助學生修改履歷、練習面試等,與其他程式、數學原理的硬核課程相比,課程內容相對是乏善可陳,不過該課所用的書籍The 2-Hour Job Search: Using Technology to Get the Right Job FASTER,卻為我的找工方法打下基礎,主要是以LAMP(見下圖)方式列出目標公司、職位與是否有校友。

而後,我在實際求職時,用的是同一個表單來擴充更新(見下圖),我會先列出想投遞的公司、職位及連結,並確認有無校友,或任何我可能觸及的LinkedIn聯絡人,紀錄遞交日期,並追蹤收到回覆、面試或拒絕信等時程。

初期目標,我設定遞交每週10–15個職位,後期則是每天完成3–5個線上申請,有職位列表的好處是,零碎時間用手機刷LinkedIn或公司官網,每天保留一小段時間,用筆電一次性完成申請資料,畢竟填寫的大多是重複內容,而額外必填欄位有「申請動機」、「個人優勢與職位契合度」等的職位,我一個都沒有申請,當時海投還是以高效為主。

與大多美國留學生相比,我的總投遞份數相對少,大抵有以下兩個原因:

鎖定目標

首先,我確立了目標產業——金融業或科技業(Financial Service, Information Technology & Services),並據此列出行業內的公司列表,而零售業、運動品牌或生醫等,即使在Fortune 500常駐有知名企業,仍不屬於我未來深耕的職涯方向,也因此,我集中心力在申請夢想的公司職位,好在台灣工作與學校合作的專案經驗協助我通過履歷關,Phone Screen 或與用人主管(Hiring Manager)面試時,均有不錯的反饋。

認清優勢

再來,海投一個月試過水溫,我發現自己金融業通常一投就中,我也將求職標準改成申請資深分析師,而科技業則偏向跨行,通常申請行銷分析的職位,才有下一步接觸的機會。我將履歷發展出至少兩種版本,因應申請的職位需求(Data Analyst/Marketing Analyst),我會微調職稱,並在履歷中闡述不同的專案,使履歷細節與職位內容(Job Description)更接近。


2. 履歷建議

同產業朋友早早就手把手教我,結合了我現有的工作內容(介於Data Engineer、Data Analyst之間),以及我看過來詢修改建議的履歷,列出了以下分析產業求職者的履歷必備元素。

分析師履歷必要元素

1. 資料視覺化(e.g., created dashboards, developed interactive tools)
2. 重大指標分析(e.g., identified metrics such as paid traffic)
3. 創建資料架構、自動化流程(e.g., built data schema/pipeline/repo)
4. 產品、行銷分析方法(e.g., conducted cohort analysis or A/B testing)
5.
影響商業決策 (e.g., product or marketing strategic recommendations)
6.
跨團隊合作 (e.g., partered with Sales and Marketing teams to achieve …)
7. 展現資深經驗 (e.g., mentored/coached junior analysts to initiate project)

基本上,粗體的列點適用於所有分析職位,而依據職能不同,影響第3–4點相關經驗的多寡,針對想申請資深職位的求職者,第7點更是不可或缺。

以資料工程師(Data Engineer)為例,工作上接觸更多的架構底層,從求職履歷上,更希望看到具有資料清整、架設數據庫的經驗,不妨適時提及清理過的數據大小(transform 500M+ observations);而申請產品或行銷分析職位,則應提及對應的分析方法,例:用戶同類群組分析(cohort analysis)、顧客留存分析(survival analysis)、行銷組合模型(Marketing Mix Modeling, MMM)等,若履歷上有了關鍵字,並說明分析結果提升了某項指標,甚至是推動何項決策,將有效提升履歷吸睛度。

當然,有了必備的分析師履歷要素,還是別忘了履歷撰寫的基礎——STAR原則,查理的文章講得深入淺出,最重要的是舉了例,在這裡我就不贅述。

【外商履歷進階篇 I 】STAR原則 3 大狠招,點燃履歷爆點,人資想不看都難!
大家口中常說的履歷撰寫「STAR」原則如何實際應用?本文教你用簡單 3 個方法寫出精彩的職涯故事書,並利用3大撰寫要點檢視,寫出讓人資也難以拒絕的履歷。medium.com

履歷檢查的最後一步,我會依據三大原則來檢視 — — 明確性(Specific)、可量化(Measurable)、結果導向(Relevant)

1. 明確性(Specific): 不了解專案背景的人能否看得懂?是否須提及產業,或通俗易懂的專案名稱?
2. 可量化(Measurable): 是否量化數據庫大小、分析成果?是否需提及時程、時效性?
3. 結果導向(Relevant): 完成資料清整或分析,為團隊、用戶、顧客帶來什麼結果?

結語

基本上,我的找工經驗僅在2022上半年稍陷苦戰,每星期在週間面試、週末趕作業的輪迴中度過,然而,與來美之前的挫折感相比,不值一提,如果你還在和GMAT/GRE苦戰,或是有留學意願,但仍在觀望美國求職前景,可參考我申請研究所的心路歷程,希望鼓勵到每一個你。

如果你也有一個留學夢
先說結論,我選擇就讀的是「加州理工州立大學聖路易斯·奧比斯波分校」(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, San Luis…mmsdaily.wordpress.com

回到求職面,台灣工作經驗有助我刷過履歷關,然而實際面試時,我談論的經驗多為產學合作專案,我的企業合作夥伴分別是AT&T、Netflix),加上學校本身在加州中部,校友平均分佈在北加(San Francisco Bay Area)、南加(Greater Los Angeles Area),認可度還是很高。

我本人非常喜歡自己的學校——加州州立理工(Cal Poly,全名Califor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, San Luis Obispo),同屆畢業的同學有去了Meta、Apple、BCG等,不只有強大的校友連結,相對低廉的學費(US35k),學校的臨山近海的豐富自然資源,包含奇景大沙丘、天然溫泉,這些都令在灣區工作的我十分懷念。

最後,寫給即將追夢、或已在追夢路上的你,無論此刻你是否正處於心緒低谷,或遭遇不順遂之事,千萬記得這些經歷都是一時的,一如我重回職場了,也不代表人生就會開掛式無憂無慮,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會像滾滾洪流般持續向前推進。這段過程中,如果有什麼我能幫得上你,歡迎私訊。

Leave a comment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