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九歲 | 關於人際,關於自己

2022年,俄羅斯向烏克蘭發動戰爭,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逝世,與其相比,我的人生歷程碑微不足道,但也是這年,我實現了童年憧憬的美國夢,也算是給自己一個交代。

近年內容農場的文章氾濫,但其中有張「長輩圖」,羅列了七項對人生最好狀態的描述,我特別喜歡且認同,我按自身喜好重新排序、調整,分成我個人的三階段,希望與大家分享,共勉之。

人生最好的七種狀態
1. 保持初心
〉長在心底的善良
〉掛在嘴角的微笑

2. 自我實現
〉時刻懷抱的夢想 (原為「藏在心底的夢想」)
〉刻在生命裡的堅強
〉大腦裡豐盈的知識
3. 認可自己
〉掛在臉上的自信
〉融進血裡的骨氣

1. 保持初心

第一要素,代表了我的本質,活了二十九個年頭,不單是身邊接觸過的人,我也認知到自己屬於善良的一類人。

一個帶有「善良」本性長大的小孩,卻不一定與「快樂」的小孩劃上等號,在過去就學、就業的過程中,我經常注重「他人」的感受多過於「自己」,需要對自己負責的決定,卻以「避免造成他人困擾」為首要考量。

假使一群善良的人在一起,互相協助、鼓勵並打氣,彼此為他人著想,如此的群體活動相較和諧,也較少存在對付出成果的比較,然而,世上不是只有一種人,當我遇到不同的人時,因未依人的本性差異而調整自己,以致時間一長,我也不由得感到能量被吸乾扒盡。

自從去年適逢親人變故後,我更加懂得適性調整並「善待自己」,也因為我瞭解自己的本質,認知世上有各種各樣的人,我更能掌握如何為自己帶來快樂的方法,即使不一定總能順利征服所有情況,我也在有意識地進步的路上。

2. 自我實現

第二要點,也就是我後天習得的原則,時刻懷抱並追求夢想。夢想不單是心裡的一顆種子,若要它發芽茁壯,可以嘗試與他人分享,所謂的他人不侷限於家人或親友,更可以是有相似目標、理想的人們。

我很喜歡鄭肯(也就是醉後大丈夫的「老周」)今年的畢業演講,節錄一段話如下

Cultivate. Never give up. You never know what can happen. I’m a person who learned how to persist when times were tough, and be stronger for the experience.

即便我所經歷的苦難、成功,可能不能與之對比,但我仍頗有共感,並認同「堅毅(Persistence)」的概念,鄭肯在紐奧良期間發生的故事,正是他證明他一次又一次堅持不懈的最佳佐證。

二十九歲以前,我的夢想就是考上好學校、找份好工作,對於理想的人生狀態並未有具體的想像,經歷近五年的職場經驗,也使我有機會從主管、同事身上,一窺不同人生階段的狀態,我開始有一點頭緒,知道自己的喜好,而我希望自己能像鄭肯所說的,即使從大學畢業多年後,仍能持續地挑戰自己,為每個目標而努力。

3. 認可自己

最後一點,屬於我還在積極努力的方向,也算是我近期初步萌芽的意識,對於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,不只要感謝周遭人給予過的協助,更要「感謝我自己」,是當初的自己努力過,才能享有現在的果實。

新工作入職一個半月,當在會議中發表我的意見時,我發現自己仍存在過多不自信,但是實際上,相較於其他人手上有多個項目在進行,我反倒是在該項目花最多時間、心力的人,對於每週的會議主持,我應該更有信心向合作夥伴展示成果,即使面對資深的同事,我也應做到有禮,但「不過度謙虛」地提問。

類似的情形或心理狀態不單出現在工作上,更在我的日常人際相處間,也因此,我希望未來的自己更正視自己的勞動成果,即使這點不是我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,也是我希望後天培養,積極對自己人生負責、啟動正向循環的期許。


推薦曲目 Float On

Leave a comment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